首页 > 酒店新闻 > 酒店行业动态

AG旗舰厅官方网站|对话斯皮尔伯格导演:我小时候做的梦,梦见我会飞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5:07    次浏览
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:uokart本文版权归微信公众号:可以艺术,转载请注明。 电影《圆梦巨人》海报《圆梦巨人》是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奇幻冒险电影,由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执导,讲述了小孤女索菲遇到一位喜欢收集美梦的好心眼儿巨人,并为了阻止其他巨人吃人联手保护人类世界的故事。2016年10月14日《圆梦巨人》在中国大陆上映,斯皮尔伯格带着这个故事来到中国讲述他的童心。70岁的斯皮尔伯格,有时还会做起小时候的梦,梦见自己在天上飞。 以下采访内容来自《南方周末》1关于《圆梦巨人》“我猜有一天她(露比·巴恩希尔)会当导演的”南方周末:有媒体说,在拍摄《间谍之桥》的第一天,你就意识到自己找到了心目中的“圆梦巨人(BFG)”,就是在那部冷战片中扮演苏联间谍的马克·里朗斯。有这么回事吗?斯皮尔伯格:是这么回事。那是拍摄《间谍之桥》的头一天,马克坐在汤姆·汉克斯对面。在拍摄之间,我观察到他的做派。马克·里朗斯除了是世界上最好的男演员之一,他还非常亲切可人,我立刻就知道他就是BFG。他一微笑,我们全都微笑。BFG是一个让你一见倾心的故事,无论老幼。南方周末:拍《圆梦巨人》,怎样把握恐惧感的尺度,让儿童观众又害怕,又不被吓坏?斯皮尔伯格:孩子是聪明的。他们明白害怕是生活的一部分。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个父亲,我想我一直努力地不去过度保护他们。如果你想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各种情感,这是很重要的,尤其是让他们体会恐惧。罗尔德·达尔有一种惊人的本领,去表现儿童怎样抱有阴暗的念头,但与成年人不同,他们能在很多地方找到光明。此外,害怕然后得到解脱,一直都是迪士尼故事的特点之一。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也想尽力找到同样的平衡。探索这个平衡的最好方式就是着眼于露比(露比·巴恩希尔,扮演女主角苏菲的12岁演员)。从我们日常的谈话里和拍摄影片时的沟通中,去理解露比的恐惧与领悟,就是理解少年观众感受的一个很好的方法。南方周末:《圆梦巨人》里的小演员露比·巴恩希尔,你觉得可能是下一个德鲁·巴里摩尔(曾在《E.T.》中饰演小女孩歌蒂)吗?为什么?斯皮尔伯格:德鲁·巴里摩尔只有一个,露比·巴恩希尔也只有一个。她就是她。她真的是一个特别的孩子。她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一定能成。她还拍了一些特别棒的短片——我猜有一天她会当导演的。 斯皮尔伯格在电影拍摄现场 2关于童年与梦“有时候我也会做小时候做的梦,梦见我会飞。”南方周末:你的梦里一般会出现什么?斯皮尔伯格:我想那全看我在人生的什么阶段。现在做了父亲,我的梦不一样了。我想我比以前操心得多——所以有时候我会做为孩子担心的梦。有时候我也会做小时候做的梦,梦见我会飞。南方周末:从你的作品看来,你有极其孩子气的一面,至今还在拍儿童题材的电影和动画片,也有极其成人的那一面,对你而言,哪个是更接近内心的你?斯皮尔伯格:是我的童年。即便是我拍的那些被认为更成年人的,主题更严肃的电影,它们当中的法则和情感,都是由我童年经历过的恐惧、思考、领悟深深地勾勒出来。在你的内心中,必然保有“童稚”的一面。我认为那是很关键的,因为当你是孩子,你看到世界在你前头——你的人生还在前边而不是身后——因此理所当然,哪怕在悲剧和人生磨难的题材中,我也要把我童年的那一面拿到前边,放在中心。南方周末:你有戴着3D眼镜看过电影吗?是哪些电影?你喜欢这种观影方式吗?斯皮尔伯格:太多了。我有7个儿女4个孙辈,我们总是一起去看3D电影。我喜欢和他们一起看《功夫熊猫》系列。我喜欢3D,也乐于看到孩子们与这种技术交融的方式。他们看上去真的深陷故事当中——从他们戴上3D眼镜的那一刻就掉进去了,我喜欢这种感觉。 斯皮尔伯格在《圆梦巨人》中国发布会现场3关于写故事选择剧本的原因:热情,这是唯一的答案。南方周末:在中文世界里对你的介绍,有一条广为人知:据说你们家每天晚餐时,都是你先说一个故事主线,然后让孩子们接着编下去。这是真事,还是谣言?斯皮尔伯格:这真是一个甜蜜的故事,我猜里边还算有一点点真实。可以一起吃晚饭的时候,我的孩子还小。我一个具体的故事大纲也不知道,不过的确,我们一直是一家子梦想家和合作者。我的孩子现在是演员、作家、创作者、艺术家——我很愿意认为这是妻子凯特和我的遗传。在他们的成长期我们当然鼓励他们讲故事。不过现在他们都大了,自己过。每当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,我们就接着讲故事——讲我们日常的生活,讲他们一起做的项目。看到他们写了自己的歌或者故事,拿到我这儿朗读或讨论,那是我最快乐的事,而不是他们小时候那样,总是我主导和他们的谈话。南方周末:你每天肯定都会收到无数的剧本、故事,你选择它们和不选择它们的原因是什么?每一个都读,还是先凭感觉筛选一遍?斯皮尔伯格:热情。这是唯一的答案。我必须由衷地相信那个故事,相信它应该讲述,相信我讲这个故事是在做有意义的事。这最终会归结到两个字:热情。南方周末:还有一个很笼统、可能也很难一句话回答的问题:在你看来,怎么编好一个故事?斯皮尔伯格:这是个很好的问题,不过有太多种答案。一个好故事里有很多要素——文笔,人物,要说的话……各种要素。最首要的,我想你得有一个作者,他对题材和你有着同样的理解,以及我刚才说的,同样的热情。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得理解你想在这个电影里讲的事情有多重要。但故事本身——我想你一定要确保你做的一切(作为作者、导演,任何角色)都扎根于真实。人们沟通的方式,行动的方式,生活的方式,一切事情演进的方式——如果你专注观察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怎样进行,你就要保证你的故事扎根于其中,这样人们立刻就能有共鸣。你要是能做到这个,好故事就来了。 斯皮尔伯格早期工作照4关于拍电影“当我提到《辛德勒名单》,哪怕用“成功”这个字眼都让我不舒服。”南方周末:拍电影,对你而言,依旧让你兴奋不已的是什么?让你已经失去了兴奋的又是什么?斯皮尔伯格:我对有关拍电影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失去半点兴趣。在影片拍摄期的大多数晚上,我上床睡觉时都等不及第二天开工。是拍电影的什么让我兴奋呢?一切。是每一天都不一样。我干这行四十多年了,还从没有哪一天我在片场没学到什么新东西。我工作的日子从来没有重复过。南方周末:你觉得,现在有超越《辛德勒名单》的电影了吗?《间谍之桥》算不算?为什么?斯皮尔伯格:《辛德勒名单》是我拍过的最重要的电影。但我无法比较我的影片。这是两部很不一样的电影,很不一样的题材。当我提到《辛德勒名单》,哪怕用“成功”这个字眼都让我不舒服。我很骄傲这部电影被用来告诉人们大屠杀,教给人们勇气和同情。我想《间谍之桥》也讲了同情,它讲的是当我们必须要独自经历,并且要做正确的事,会是什么样——哪怕我们是惟一做正确事情的人。同情,这是两部影片共有的主题,但它们还是非常不一样的。两部电影我都很骄傲。南方周末:你在片场会发脾气吗?一般会对什么发脾气?斯皮尔伯格:不会。片场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完成每一条拍摄,我们是一队人。有时候我很兴奋,想要拍摄进度更快,这时候要是有电脑或者摄影机不好用了,我会很郁闷。但我从不发脾气。那对我,对别人都没用。南方周末:你怎么看待一个演员在一部电影里的作用?斯皮尔伯格:无可取代。演员是故事的脊梁骨。人类从演员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感,看到彼此的人性。我想当演员演戏时,他真的能让我们看到某些人物、故事和文化,没有他们时我们是不知道的。 斯皮尔伯格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一个美国犹太家庭,12岁生日那天,父送给了他一架袖珍摄影机,这使他对拍电影更为着迷。13岁时,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一部战争电影《无处容身》在“峡谷影展”中获奖。2013年《时代》杂志将他列入世纪百大最重要的人物的一员。代表作品:1971年,斯皮尔伯格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视片《决斗》1975年,拍摄了电影《大白鲨》;1982年,拍摄电影《E.T.》 首次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;1993年,执导的《侏罗纪公园》上映。1993年,凭借电影《辛德勒的名单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、 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;1999年,再次凭借电影《拯救大兵瑞恩》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;